Title

Not profound or erudite, but just serious murmuring.

Sunday, December 25, 2011

Зул сарын баярын мэнд хүргэе!

耶誕快樂!

--
沒想到部落格已經快要變成季刊了。但這個學期真的是突發狀況一大堆。朋友的噩耗,加上媽媽的手術,返臺半月後堆積如山的工作都讓我心力交瘁。原本以為會是個輕鬆愉快的學期,但沒想到最後還是變成虎頭蛇尾,成績也不盡如人意。但我還是很感恩,畢竟原本最壞的打算是可能要休學。現在還能回來美國繼續學業,我已經很謝天謝地了。但也總是在這種時候,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孤單和脆弱。一個人隻身在外,雖然自在,但箇中辛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耶誕節到了,新的一年又將來臨。如果世界沒有在這一年毀滅,那就寄希望於即將到來的2012年吧。

期末配咖啡趕報告






Sunday, September 11, 2011

Миний найз aмиягаa хорлосон

噩耗

--

我從未預料到在我有生之年會遇到這樣的事。我也沒想到六月廿二日我離臺前夕在老乾杯的那次晚餐,會變成我見你的最後一面。雖然我無法理解為何你選擇了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也很生氣為什麼你不顧我們的約定就先走一步。但是我只能被迫接受這個事實。我知道你在世的時候,總是忙著工作,沒有時間好好停下來休息。如今只希望你在天上能夠得到安息,不用再這樣奔波勞苦了。

一路好走,我的好友,陳泰穎(1980-2011)


Thursday, August 25, 2011

Шинэ семестр ирэж байна даа шүү!

新學期又要到了啊!

--

進入博士班第二年,這應該是我來美國以後第一次所有課程中沒有任何一門課跟蒙古有關的學期。這學期預計修中級藏文、研究生基礎德文、Eliot Sperling教授的西藏史導論、與Ron Sela教授的中亞史導論。課程時間分佈得很散,有早上八點的課,也有晚上六點五十的課。我已經可以想像,入冬以後,每逢周一和周三晚上八點半我都得獨自走在漫無人跡的銀白色校園中了。

暑假開完蒙古學會的年會後,就一直忙於寫作十月底的研討會文章。雖然是介紹性質的文章,但是由於內容充滿大量資訊,所以也著實費了一點功夫在查找與核實資訊上。如今已經寫得差不多了,沒想到暑假也要結束了呢。整個暑假都沒有好好複習藏語和蒙語。看來這幾天得好好抱一下佛腳了。

Sunday, July 17, 2011

Монгол нийгэмлэгийн 50 жилийн ой ба ПИАК-ийн багa хурал

蒙古學會五十周年年會暨常設國際阿爾泰學大會

--

這應該算是我第一次在國際會議上發表文章。雖然之前也有在系上的研討會上發表過,不過這次的規模遠比過去大很多,而且參加的人多半是國際學界已負盛名的學者。託這個研討會的福,我得以親眼見到許多只有在書上讀過的著名學者,包括Paul Hyer、Tsedendambyn Batbayar、Alicia Campi、和Klaus Sagaster等人。

下面的照片是我發表的小組,主持人是Reuven Amitai教授。我的論文是關於蒙古帝國的族群動亂與暴力。當天的發表順序是我夾在Peter ZiemeGyörgy Kara兩位教授中間。這兩位的歲數加起來超過150歲。發表當天壓力很大。幸好過程還算順利。與會貴賓也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獲益良多。





Thursday, April 21, 2011

Торгоны замын дээрийн бурхан шашин бас лалын шашин

絲路上的佛教與伊斯蘭教

--
本場演講是由IU的伊斯蘭教研究學程與美國內陸亞洲研究資源中心合辦。做為「伊斯蘭教的形成」年度演講的首度講者,Elverskog教授從那爛陀寺被穆斯林所毀談起,娓娓道出佛教與伊斯蘭教一千餘年來的種種糾葛。他並且著眼於西遼和蒙古帝國在佛教與伊斯蘭教接觸與交流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中有關紙張的傳入以及佛教繪畫對於伊斯蘭教繪製穆罕默德傳道像的影響,相當精彩。會後我也跟他本人交換了有關他的清代蒙古研究的看法。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跟他本人見到面。

Johan Elverskog教授



Johan Elverskog教授在我書上的簽名

Wednesday, April 20, 2011

Saturday, April 2, 2011

Сахиусан тэнгэрийн хэл

天使的語言

--
來了IU兩年多,昨晚才第一次進
IU的劇院(Lee Norvelle Theatre and Drama Center),相較於聽音樂會和歌劇,算是晚的了。不過其實看不太懂《天使的語言》(Language of Angels)這齣劇。死亡與友情的回憶似乎是主角揮之不去的夢魘明明說的是英語,但我其實還是不太了解劇情。也許是我沒有慧根吧。

補個真相



Monday, March 7, 2011

Төв Евро-Азийн оюутаны холбооны 18-р жилийн баг хурал

中央歐亞學生會18屆年度學術研討會

--

昨天去參加了由系上中央歐亞學生會主辦的第18屆年度學術研討會。今年我發表的論文題目是族群政治與清代歸化城土默特蒙古的早期開墾。不過由於修改論文和製作簡報一直弄到發表當天早上十一點半才完成,結果因此錯過了西藏的專題小組,很可惜。不過聽說那個專題小組的討論很成功。

今天的發表還算是順利。而且見到了Paul Buell教授。雖然之前就在網路上跟他有聯繫,但是這還是第一次見到他本人。他也給我的論文提出了很寶貴的建議。後來Nicola Di Cosmo教授和一位南康乃狄克大學的教授對我的論文有興趣,各要了一份複本。

後來去聽了新疆歷史的專題小組,三位發表人表現都不錯。討論熱烈又不帶火氣,是場聽了讓人愉快的小組討論。

今年的主題演講請到了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的Nicola Di Cosmo教授來演講。今年他的演講講題是「早期草原帝國的族源、協同演化與政治形態學:匈奴問題再探」(Ethnogenesis, Coevolution and Political Morphology of the Earliest Steppe Empire: the Xiongnu Question Revisited),也就是回到他早期的研究主題上,算是對他的恩師,也就是前不久才過世的Denis Sinor教授致敬。他回顧近年來了考古學、人類學與基因學對於匈奴的研究成果,基本上他認為要了解匈奴的文化與社會,必須朝內亞的方向去尋找,他認為匈奴制度受到中國影響的說法很難站得住腳。

會後大家去Crazy Horse酒吧慶功,和許久不見的Eric聊得很愉快,而且認識了在UCL人類學系研究哈薩克的新朋友James。並且也邀了Kenny一同去參加九月中在俄亥俄州大學的CESS年會。這實在是讓人興奮的一個會議。

有圗有真相:

我的左方是Nicola Di Cosmo教授,前方白髮的老先生是Paul Buell教授。





Wednesday, March 2, 2011

Никола Ди Космо багшийн Манжын тухай ярия

Nicola Di Cosmo教授有關滿洲的演講

--
今天下午本系的例行演講請到了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的Nicola Di Cosmo教授來演講。Di Cosmo教授不僅是本系校友,同時在Francis W. Cleaves教授過世後,接替他成為藍老師的論文委員會的主席。我之前也讀過他的研究,他對於清代內亞行政制度的研究,對我啟發很大。所以某種程度上,我對有種莫名的親切感。

今天他的講題是
「做為正義之戰的滿洲征服中國」(The Manchu Conquest of China as “Just War”),討論的是西方如何透過耶穌會士衛匡國(Martino Martini)的報告去理解滿洲征服中國的戰爭是一場正義之戰,並將其與當時西方國家對於正義之戰的論述進行比較。而這涉及到耶穌會士如何理解努爾哈齊的七大恨的問題。


在會後問答中,我後來提了兩個問題:衛匡國是怎麼得到這個資訊的?另外是在袁崇煥給皇太極求和的回信中,已經駁斥了七大恨。既然明朝有自己的說法,為何衛匡國選擇接受了清朝的宣傳,而沒有採納明朝的反宣傳?Di Cosmo教授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限於資料,我們無從得知他的資料來源。針對第二個問題,他則是認為耶穌會士為了傳教,必須選擇與清朝這個勝利者合作。這個回答雖然是不無道理,不過總覺得有一種被四兩撥千金的感覺,呵呵。

會後,跟Di Cosmo教授小聊了一下,還跟他合影。有圗有真相:



Tuesday, January 25, 2011

Клевланд найрал хөгжим Индианагийн их сургуульд очсон

克里夫蘭管弦樂團造訪印大

--
今晚八點,克里夫蘭交響樂團(Cleveland Orchestra)由音樂總監魏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öst)率領,在我們學校的大禮堂演出。演出了華格納的歌劇《唐懷瑟》序曲(Overture to Wagner's Tannhäuser)、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英雄的生涯》(Ein Heldenleben),以及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由法國鋼琴家艾馬爾(Pierre-Laurent Aimard)擔任獨奏。

魏瑟莫斯特是一個很纖細的指揮家,在他的指揮下,克里夫蘭管弦樂團發出了如同金光閃閃的絲綢一般的音色,已經接近歐洲一流管弦樂團的水準。加上美國樂團特有的爆發力,使得這場演出相當成功。我感覺魏瑟莫斯特並不是一個誇張而且沉溺型的指揮。他指揮《英雄的生涯》的「英雄的戰場」片段時,並沒有特別誇張銅管,而是努力維持各聲部的平衡,而且在速度上的變化也稍嫌保守。但是在演奏最後「英雄的退隱」以及「英雄的逝世」時,弦樂的音色雕琢之美以及各聲部完美的接合,著實讓我嘆為觀止。

最後轉貼一張網路上的真相:

Sunday, January 9, 2011

Шинэ семестр, шинэ итгэл

新學期,新希望

--

明天開學,又要開始忙了。這個學期除了延續上學期修的高級蒙語與初級藏語外,另外還要修習Kara教授的蒙古文學與民間傳說加上Christopher Beckwith教授吐蕃帝國史。由於Beckwith教授是張駿逸教授的老師,所以他應該算是我的師祖。雖然Beckwith教授以研究此一主題而成名,但據說這還是他第一次開設這門課。所以我相當期待。除了修課以外,還要擔任蒙古征服史的大學部課程助教。這是我第二次教這門課,希望這次會更駕輕就熟些。上個學期實在是過得一團亂,希望這個學期能夠更好。

Sunday, January 2, 2011

aНобий, интернетын номын сан

aNobii,網路圖書館

--

自從寫完期末報告後,這幾天都在忙著充實自己的aNobii網路圖書館。之前也曾經用過Visual Bookshelf,但是實在不太好用。最大的缺點是沒辦法加入中文書籍。原本也曾經考慮過中國的豆瓣網站,但是審查制度實在是太讓我反感了,所以最後改投奔aNobii的懷抱。不過我發現自己的書很多在aNobii上都沒有建檔,所以只好自己一筆一筆加入。另外把自己以前寫的一些簡評和感想慢慢放到網路上。看到有些書也有別人一起讀的感覺,實在是有種「吾道不孤」的感慨。看到別人的網路書架相當充實,希望慢慢也能把自己的網路圖書館建立起來。

我的aNobii:http://www.anobii.com/lonestarstar/books

Энэ семестр

這個學期

--

十二月卅一日凌晨五點,在案頭前把蒙古世紀的期末報告寫完後,把電子稿寄給老師,總算是結束了這個學期。沒想到一晃眼,又一個學期過去了。回首一看,整個學期幾乎一篇部落格文章都沒寫。有人說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其實痛苦的時間也是可以過得很快。這學期課業、工作與感情全部混雜在一起,情緒波動很大。兩門Atwood教授的課確實是太重了。我想這個學期大概過得比08年秋季還要來得辛苦。而且也沒時間和家裡常連絡,連二伯過世的消息也過了將近一個星期後才得知。實在是太糟糕了。

不過這學期聽了幾場好的音樂會和演講,算是很不錯的。而且本學期和北京大學歷史系的訪問學者黨寶海教授一起上課,著實收穫不少。可惜他很快就要回北京了。原本寒假想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看展覽「忽必烈汗的世界:元代中國藝術」的計畫,後來也被美東大雪打亂了行程。只能怪自己不早點寫完報告,不然就可以早點出發了。

新的學期很快就要到了,三月還要準備在系上的中亞研討會上發表一篇文章,還是不能太鬆懈啊。